七律作为中国传统诗歌体裁,其形式特征是 固定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全诗共五十六字。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七律属于 近体诗范畴,是唐代成熟的一种诗体,要求:
句式:
每句7个字,全诗8句;
押韵:
通常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即全诗仅用一个韵脚);
平仄:
遵循“仄起平收”或“平起平收”等格律要求;
对仗:
中间两联(颔联、颈联)需对仗工整。
二、与其他诗体的区别
绝句:四句,每句五/七字;
小律:六句,每句五/七字;
排律:八句以上,每句五/七字。
三、代表作品
如杜甫的《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此诗为七律典型,严格遵循八句、五十六字的规范。
四、特殊说明
七言古诗:虽每句七字,但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长律:八句以上,属于排律,但属于五言诗范畴。
综上,七律的句数固定为 八句,这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