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蔺交欢 故事概述: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多次挑衅,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避让廉颇,不与计较。后来廉颇悔悟,负荆请罪,两人最终成为挚友,共同辅佐赵国。
曾子避席
故事概述: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关于古代圣贤之王的至高德行和理论。曾子听到后,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曾子这种礼貌的行为被后人传诵,表示对老师的尊重。程门立雪
故事概述: 杨时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他为了向程颢和程颐两位大学问家请教,冒着大雪在程颐家门外等候,直到雪积一尺深。这个故事表现了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千里送鹅毛
故事概述: 唐朝时,云南少数民族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途中天鹅飞走,缅伯高只好带着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到长安。唐太宗被缅伯高的诚信所感动,这个故事后来用来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张良拜师
故事概述: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一次他遇到一位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他捡起来穿上。张良忍气吞声,最终成为老人的弟子。这个故事表现了张良的谦卑和尊师重道的精神。孔融让梨
故事概述:
孔融七岁时,家里来客人,母亲让他分梨。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自己拿的是最小的。当父亲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这个故事表现了孔融的谦让精神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道德风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