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实与说谎的成语故事,这里有几个著名的例子: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去,儿子要跟着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曾子要捉猪来杀,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很穷,只好向人家借书。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商鞅立木取信
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诺: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没人肯试。商鞅便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究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了。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展示了诚实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带来长远的利益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