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字的古文用法和示例,综合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与用法
形容词/副词 (安宁、安定) - 例句:《捕蛇者说》中“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鸡狗都不能安宁)
- 例句:《项脊轩志》中“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妻子回娘家,向妹妹们述说)
动词
(探望、安葬)
- 例句:《祭妹文》中“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于是请求母亲命令,将你安置在此地)
二、典型诗句与出处
屈原《离骚》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可淹死在汨罗江中,也不愿做小人的丑态)
郑思肖《寒菊》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可枯死在枝头,也不愿被北风吹落)
李白《豳歌行》
- “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怎会知道漂泊生涯会变得如此光辉,北风胡霜萧瑟地绕着游子衣襟)
杜甫《垂老别》
-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四周还未能恢复平静,年老力衰无法安定下来)
三、常见成语
宁静致远: 出自《论语》,指内心平和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鸡犬不宁
宁缺勿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时,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
四、字形演变
“宁”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由“皿”(食器)和“丁”(人形)构成,表示容器盛物和人的安定
金文:
在甲骨文基础上加点简化为“口”(囗),表示封闭的安定空间
篆文、隶书、楷书:
逐渐演变为现代字形
以上内容综合了《论语》《楚辞》《史记》等经典文献中的“宁”字用法,涵盖形容词、动词及成语等不同语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