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常常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咏史怀古诗中的典故及其含义:
投笔
出自《后汉书》,指班超因家境贫寒而投笔从戎,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长城
出自《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在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
出自《汉书》,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汉使,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后来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
出自《宋书·隐逸传》,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后来“折腰”喻指屈身事人,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化碧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无辜获罪后被流放,自杀后血变成碧玉,后来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五柳
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东篱
出自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
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后来用“后庭花”形容亡国之音。
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后来多用于伤别之词。
行路难
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这些典故在咏史怀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历史事件的陈述和历史人物的议论,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