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其内涵和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义
志向的高度:
强调理想目标要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或社会价值。
行动的导向:
不仅要有远大的目标,更需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
二、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诫外甥书》,原文为:“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三、核心内涵
慕先贤与自我提升:
通过仰慕历史上的贤能人物,汲取精神力量,使自己的志向更具感染力和实践价值。
超越物质与琐碎:
摒弃对物质欲望的执着,专注于更高尚的精神追求,如道德完善、国家兴盛等。
实践与坚持:
强调理想需通过“忍屈伸”“去细碎”的实践过程实现,即使遭遇挫折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现实意义
个人成长:激励人们突破局限,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引导公众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宏观目标,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注意事项
结合实际:志向需与个人能力、社会环境相契合,避免空想。
动态调整:随着时代变化,理想目标也需适时调整,保持灵活性。
综上,“志当存高远”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座右铭,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精神支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