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许多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的句子,以下是一些被广泛引用和赞赏的句子:
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小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这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生活艰苦的讽刺和控诉。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做工。
这句话通过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状态和劳动强度,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些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这句话通过对比和排比,强烈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人性的压迫。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这句话通过拟人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包身工们紧张、忙乱、邋遢的日常生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所有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包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这句话通过新颖、别致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包身工被当作商品一样被剥削和压迫的悲惨命运。
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水汀门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
这句话通过拟人和夸张,描绘了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句子不仅艺术性极强,而且深刻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包身工们悲惨的命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