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共包含60个计谋,按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六套分类。以下是部分经典计谋的详细故事:
一、胜战计
瞒天过海 唐太宗欲渡海平定东土,伪装成富户提供过海粮草,实则利用假象渡兵成功实施战略转移。
围魏救赵
赵国攻打魏国都城邯郸,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绕道攻打魏国大梁,迫使魏军撤回,解救了赵国。
二、敌战计
借刀杀人
曹操欲除吕布,却借吕布之手,先将其生擒后以诸侯礼安葬,再趁机诛杀,避免直接冲突。
反间计
- 乌巢烧粮: 许攸告知曹操袁绍粮草存于乌巢,曹军连夜突袭,烧毁1万车粮草,大败袁军。 - 袁崇焕之死
三、攻战计
连环计 - 吕布除董卓:
王允先让貂蝉离间吕布与董卓,再助吕布诛杀董卓,形成连锁反应。
- 赤壁之战:周瑜先用反间计削弱曹军水军,再通过连环计(火攻与铁索连船)击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四、混战计
李代桃僵 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曹操,实则率船火攻。曹操为保大计,杀蔡瑁、张允等将领,黄盖的牺牲换取了整体胜利。
五、并战计
分带围攻
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攻打曹操时,采用分带策略,东吴攻打南郡,刘备攻打当阳,形成夹击之势。
六、败战计
关门捉贼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因骄傲轻敌被唐军包围。黄巢令部队撤退,唐军趁机回师,终将起义军歼灭于长安。
其他经典故事
从容等待: 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多次采用空营计,等待孟获心虚投降。 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的精髓在于灵活运用策略,如伪装、反间、借力等,需结合具体战况设计。这些故事不仅是军事智慧的体现,也蕴含了哲学思想,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