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古诗及赏析,综合多篇经典作品及注释如下:
一、屈原相关作品
《离骚》节选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表达对楚国命运的执着信念,成为端午节纪念诗的核心意象。
《九子粽》
- 传说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寓意多子多孙。虽未直接入诗,但成为端午节食粽习俗的文化象征。
二、端午习俗描写
《端午即事》(文天祥)
-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文天祥以端午赠艾表达忠贞,展现抗元英雄的悲壮情怀。
《和端午》(张耒)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通过竞渡场景,悲悼屈原冤魂,凸显《离骚》的永恒价值。
三、时令与端午关联
《己酉端午》(贝琼)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以榴花盛开呼应端午,借陶渊明意象表达旷达心境。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李隆基)
- "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描绘宫廷端午宴饮场景,展现唐代节庆的奢华与庄重。
四、其他经典诗作
《小重山·端午》(舒): 以细腻笔触描写女子端午习俗,如彩线缠臂、香囊佩戴,展现婉约风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
总结
端午节作为兼具历史与民俗的节日,在古诗中多以屈原为核心,同时展现食粽、竞渡、挂艾等习俗。不同诗人通过各自视角,既传承文化,又融入个人情感,使端午诗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