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长城的定义和重要性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长城的历史
长城的修筑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外敌开始修建各自的长城,但规模较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的地理和建筑特点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景区和景点
主要景区有山海关景区、八达岭长城、黄崖关长城等。
长城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和文明象征。
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的保护和研究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2021年7月23日,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
这些资料涵盖了长城的历史、地理、建筑、文化、象征意义以及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长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