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有关积微成著的事例如下: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通过摆下茶摊,向过往的行人收集素材,一天天、一月月地积累,最终写成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在苹果落地的事件中联想到地球引力,通过初步研究后,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认为地球不仅吸引着苹果,也吸引着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甚至月亮和其他星体。
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浮力,从而提出了浮力定律,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莱特兄弟与飞机:
莱特兄弟在看到有双翼的鸟后,联想到飞机的设计,最终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的飞机。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在看到烧水的蒸汽后,联想到蒸汽机的原理,最终发明了蒸汽机,为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居易与诗歌创作:
白居易每天都把做事材料筹集起来,分类放在罐子里,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在晚年因家境贫寒,成为长兴县丞,他搜索到的奇闻轶事积累在心中,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西游记》。
苏洵与文学创作:
苏洵年轻时读书不用功,但他在中年时整理了大量资料,最终创作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
戴明与日本经济崛起:
戴明博士向日本企业家传授企业管理的“福音”,通过每天进步1%的理念,帮助日本在战后实现了经济腾飞。
松下幸之助与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通过日积月累,做好每一天的事,最终成就了庞大的个人事业和“经营之神”的美誉。
这些事例都表明,成功往往源于对细节的关注和长期的积累,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