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是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思想感情
宁静恬淡:
诗人通过描写乡居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喧嚣尘世的超脱。
自得其乐: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自得其乐的心情,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表现出他对农作物的关注和喜悦。
担忧与忧虑:
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农作物的担忧,如“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反映出他对庄稼凋零的恐惧。
重点字词的解释
野外罕人事:野外:郊野;罕:少;人事:世俗交往。
穷巷寡轮鞅:穷巷:偏僻的里巷;寡:少;轮鞅:车马。
白日掩荆扉: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虚室绝尘想:虚室:幽静的屋子;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时复墟曲中: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
披草共来往:披草:拨开草丛;来往: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相见:见面;无杂言:不谈世俗之事。
但道桑麻长:但道:只说;桑麻长:桑麻生长。
桑麻日已长:桑麻:农作物;日已长:日渐长高。
我土日已广:我土:我开垦的土地;日已广: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常恐:经常担心;霜霰:霜雪。
零落同草莽:零落:凋零;同草莽:如同草莽。
语言特色
朴实无华:
陶渊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官场和田园生活的喧嚣与宁静,突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重复与强调:
诗中多次重复“少”字,强调乡居生活的冷清和宁静。
写作特色
结构清晰:
诗的结构层次分明,从描写乡居生活的静态到动态,再到对农作物的关注,层层递进。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直抒胸臆:
陶渊明在诗中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鄙弃,情感真挚。
背景
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辞去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归隐田园,创作了这一组《归园田居》诗。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归隐初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表达了他追求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理想。
总的来说,《归园田居·其二》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心境,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