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关于归园田居其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59

《归园田居·其二》这首诗主要反映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 心灵宁静与自适,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具体表现如下:

心灵的宁静与自适

诗中通过描写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如“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内心宁静如水,断绝了一切尘俗杂念。

“虚室绝尘想”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他已经将自己从纷繁复杂的官场中抽离出来,回归到最自然、最纯真的生活状态。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中详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表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淳朴的交往和共同劳动的乐趣。

诗人对农作物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达了对庄稼丰收的喜悦和对土地命运的担忧,反映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厚意。

与自然的亲近

诗中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场景,如“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他享受在自然中的每一刻,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这种亲近自然的心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鄙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劳动与自足

诗中提到诗人通过劳动逐渐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土日已广。”,表现了诗人通过劳动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自足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归园田居·其二》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心灵宁静、自适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通过劳动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达了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