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的典故是指诗人在创作时引用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用以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或对现实的讽喻。以下是常见的典故分类及代表作品:
一、历史人物典故
项羽自刎乌江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借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剧,感慨英雄末路的无奈。
李广未封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李广北伐未竟之事,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
王安石《题乌江亭》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通过反问,批判项羽固执己见,体现其历史必然性。
二、历史事件典故
赤壁之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借赤壁之战的辉煌,感慨英雄人物与时代变迁。
开元盛世
刘禹锡《竹枝词》:“杨家将世传忠勇,沙场秋点兵。”虽为民间传说,但常被诗人化用为对开元盛世的追忆。
安史之乱
杜甫《曲江三章》:“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借安史之乱,批判权贵轻文重武的弊病。
三、古迹与场景典故
金陵(南京)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以金陵秋景,隐喻历史兴衰的循环。
蜀汉故居
诸葛亮《出师表》虽为散文,但常被诗人化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借蜀汉遗迹抒发壮志。
四、其他典型
左思《咏史》: 西晋开山之作,借史抒发寒门与世族矛盾。 刘禹锡《经伏波神祠》
手法特点 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