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民间传说故事清明节的来历?

59

清明节的来历与晋国公子重耳和他的忠臣介子推的故事紧密相关。以下是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流亡与救命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遭到陷害而流亡他国。在逃亡途中,重耳饥寒交迫,身体虚弱。他的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后喂给他吃,从而救了他一命。

封赏与遗忘

重耳在流亡19年后,终于回国成为晋文公。他对那些跟随他流亡的功臣大加封赏,但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当有人提醒他时,晋文公感到惭愧,立即派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隐居绵山,不愿出来。

火攻与悲剧

晋文公为了逼出介子推,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最终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死在了一棵老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将介子推母子葬在柳树下,并植树还生。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生火做饭。

柳树复活与清明节的设立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们上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柳树竟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日的演变

清明节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气温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后来,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成为主要的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晋文公与介子推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感恩图报、慎终追远的美德。清明节因此成为了人们缅怀先人、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