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览”两个字开头的李商隐的诗是《咏史》,全诗如下: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详细解析: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是李商隐为悼念唐文宗李昂而作。唐文宗以节俭治国著称,但因其改革措施未获有效执行,最终导致宦官专权,诗人借此诗表达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句解析
首联: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阅历史,国家兴盛源于勤俭,衰败则因奢侈。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历史规律,成为千古名训。 - 颔联
无需以琥珀作枕,珍珠才配坐车。通过夸张手法批判奢华风气,讽刺统治者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实际需求。 - 颈联:“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朝廷需要的是驱邪避灾的“青海马”,而非仅会歌舞升平的“蜀山蛇”(暗喻文宗时期缺乏有力改革力量)。 - 尾联:“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几个人曾预见到南薰乐(象征太平盛世),但最终只有苍梧(边疆)的悲泣声。以舜帝南巡的典故,表达对盛世不再的哀悼。
艺术特色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将个人遭遇与历史命运结合,既表达了对唐文宗的追思,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此诗被《全唐诗》收录,成为其咏史诗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