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中用来表示年龄的说法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
不满周岁
襁褓:古代泛指不满1岁的婴儿。
初度:也是指不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同样指不满周岁的婴儿。
2至3岁
孩提:指2至3岁的孩童。
3至8岁
龆年:指8岁,男孩换牙的年龄。
龆龀:指7至8岁,换牙的年龄。
10岁以下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
10岁左右
幼学之年:指10岁左右。
13至15岁
舞勺之年:指13至15岁的少年,学习乐舞的年龄。
15至20岁
舞象之年:指15至20岁的青年,学习武舞的年龄。
20岁
弱冠:指20岁的男青年,行冠礼后表示成年。
30岁
而立之年:指30岁的男壮年,表示立身、立志。
40岁
不惑之年:指40岁的男壮年,表示不迷惑、不糊涂。
50岁
知天命之年:指50岁的男壮年,表示知天命。
60岁
花甲之年:指60岁的老人。
古稀之年:指70岁的老人。
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的老人。
杖围之年:指70岁的老人。
80岁
伞寿:指80岁的老人。
90岁
白寿:指99岁的老人。
100岁
期颐:指100岁的老人。
这些古语通过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成长的重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