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是一句讽刺当时选举官吏名不符实的谚语。它揭示了汉代察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即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具备相应的才能和德行。具体来说:
举秀才不知书:
选拔出来的秀才虽然被称为“才学优异”,但实际上并不懂得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缺乏真才实学。
举孝廉父别居:
选拔出来的孝廉在孝顺父母方面表现出色,但实际情况是他们的父母被赶出家门,无人供养,这显然与“孝顺”二字相悖。
这句谚语通过对比“秀才”和“孝廉”的实际情况,讽刺了当时选举制度的腐败和虚伪,揭示了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