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根据权威资料,其内容结构如下:
一、经部(13经及相关著作)
收录儒家经典及部分其他典籍,共10大类、66属:
易类:《易经》《周易》等;
书类:《尚书》《论语》等;
诗类:《诗经》等;
礼类:《周礼》《礼记》等;
春秋类:《左传》等;
孝经类:《孝经》等;
五经总义类:对五经的阐释著作;
四书类:《大学》《中庸》《孟子》等;
乐类:音乐理论相关著作;
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等基础文献。
二、史部(15大类)
涵盖正史、编年、纪事本末等体裁,共15大类、110属:
正史类:《史记》《资治通鉴》等;
编年类:《左传》等;
纪事本末类:《史记·货殖列传》等;
别史类:《国语》等;
诏令奏议类:帝王诏令、奏疏等;
传记类:圣贤、名人传记等;
史钞类:《文献通考》等;
地理类:《水经注》等;
职官类:官制、职官礼仪等;
政书类:典章制度文献等;
目录类:《四库全书总目》等;
史评类:《史记评语》等。
三、子部(14大类)
包含诸子百家著作及类书,共14大类、130属:
儒家类:《论语》《孟子》等;
兵家类:《孙子兵法》等;
法家类:《韩非子》等;
农家类:《齐民要术》等;
医家类:《本草纲目》等;
天文算法类:《九章算术》等;
术数类:《周髀算经》等;
艺术类:《琴谱》《篆刻》等;
谱录类:器物、草木等谱牒;
杂家类:杂学、杂考等;
类书类:《永乐大典》等;
小说家类:《三国演义》等;
释家类:佛教经典;
道家类:《道德经》等。
四、集部(3类)
收录诗文词总集,共3类:
楚辞类:《离骚》等;
别集类:个人作品集;
总集类:《全唐诗》等。
补充说明
规模与时间:
全书约3500种、近8万卷,耗时13年编纂,是清朝乾隆年间规模最大的图书集成。
文化价值:
不仅收录中国本土经典,还包含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著作,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明的瑰宝。
局限性:
由于编纂者侧重伦理政治,部分自然科学、技术类书籍未被收录。
四库全书通过分类体系展现了古代中国知识的系统性,对后世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