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典故告诫我们不能轻信人言,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三人成虎
典故来源:《战国策·魏策》
内容: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庞恭说:“有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魏王说:“我开始质疑。”庞恭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魏王道:“我相信了。”庞恭就说:“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曾子杀人
典故来源:《战国策·秦策》
内容: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子以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闻名。有一天,曾子的母亲正在家中织布,突然,一个邻居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对她说:“不好了,不好了,您家儿子曾子在外面杀了人!”曾母听后,头也不抬,继续织布,镇定地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你不要轻信谣言。”可是,当第三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子杀人时,曾母开始害怕了,她扔下手中的织布梭子,翻墙逃走了。事实上,曾子根本没有杀人,只是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犯了罪。
周厉王禁谤
典故来源:《史记·周本纪》
内容: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怨沸腾。召公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已经受不了啦。”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就是相互见面,也不乱搭腔,而是道路以目。
这些典故都说明了在古代社会中,流言蜚语和轻信人言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多方求证,避免被不实之言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