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强国梦
故事背景:战国时代,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的志向: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并提出了奖励农耕和征战、尚才、尚贤、尚能等建议。他还主张国君应设置专门方式听取民众的声音,贴近民生,并进行朝中朋党的改革。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故事背景: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他在年仅18岁时就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
霍去病的名言:在元狩二年(前121)的一次战斗中,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孔子周游列国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只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但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同。
孔子的感慨:在去匡城的途中,孔子感慨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尽管到了花甲之年还在奔波,没有一个安身之所。
范仲淹的艰苦学习
故事背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人。他自小丧父,生活贫困,但志气高昂,刻苦学习,常常一天只吃两顿稀饭。
范仲淹的坚持:在应天府睢阴学舍读书时,即使皇帝宋真宗赵恒路过,他也没有去看,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范仲淹还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食物,以保持自己艰苦的生活习惯。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民众的福祉,不惜个人得失,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