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至刘宋之间的历史时期,即 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分,从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589年隋灭陈而终。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
刘宋(420年—479年)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的,共60年。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夏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年)践位,国号宋,改元永初,史称刘宋,东晋亡。
刘宋建立后,刘裕施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再重用名门大族,而是多任用贫寒出身的人才,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避免了东晋时期大族割据的覆辙。刘宋时期,南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建康、江陵、广陵、成都等大城市兴起,为南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刘宋在其存在期间,历经四位皇帝,共60年,直至479年被萧齐所取代。萧齐之后,萧梁和陈朝相继而立,直至589年隋灭陈,南朝结束。
这一时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变迁外,还有许多文化、宗教方面的重要事件。例如,刘宋时期的高僧慧观,他在东晋和刘宋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曾随庐山慧远学习,后赴长安求学于鸠摩罗什,是罗什僧团中的重要人物。
总的来说,东晋至刘宋之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并存,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