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诗人于谦的背景?

59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以下是其背景的详细梳理: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籍贯与家世

于谦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考城(今河南民权县),家族以清廉著称。

科举与仕途起步

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初任御史,因严词斥责权臣朱高煦而获宣宗朱瞻基赏识,后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二、政治生涯与核心成就

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俘后,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决主张坚守北京。他组织22万军队列阵北京九门外,成功击退瓦剌大军,史称“北京保卫战”,挽救了明朝危局。

官职晋升与性格特点

- 宣德五年(1430年)因平定朱高煦之乱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后迁左侍郎。

- 以“社稷为重,君为轻”著称,曾拒绝石亨等权臣的南迁建议,展现刚毅性格。

复辟事件与悲剧结局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于谦被诬陷“谋逆”,含冤遇害,年仅30岁。明宪宗时被复官赐祭,万历年间改谥“忠肃”。

三、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

政治地位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忠诚和才能著称。

文学成就

代表作《石灰吟》以咏石灰托物言志,体现其刚烈正直、不畏强权的精神,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民族精神象征

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品质,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被《明史》高度评价。

四、后世纪念与传承

谥号演变:

明宪宗时追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忠肃”。

诗集与影响:《于忠肃集》记录其从政经历,诗作展现其人格魅力,对后世廉政文化影响深远。

于谦的生平体现了明代中期政治动荡中的个人坚守,其事迹与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