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雅称,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常见雅称分类
三春 以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合称,是春天最经典的雅称,如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
指春季三个月(90天),每10天为一春,如阮籍《咏怀》中的“悦怿若九春”。
阳春
特指农历三月,江南地区称“阳春三月”,如李白《阳春歌》及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芳春
形容春季百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景象,如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中的“丽服鲜芳春”。
青阳
以阳光明媚为特征,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呼应。
二、其他雅称
苍灵: 源于神话中司春之神青帝,如《文选·颜延之》中的“苍灵奉涂”。 淑节
昭节:与“淑节”相对,强调阳光照耀的明亮感。
韵节:源于《吕氏春秋》对春季的雅称。
阳节:特指农历三月,与“九春”中的“三春”有重叠。
三、补充说明
月份别称:正月称“孟月”“元春”,二月称“仲月”“杏月”,三月称“季月”“桃月”。
文学运用:不同诗人根据季节特征创造独特称谓,如“早春”“暮春”等。
以上雅称从时间、气候、文化意象等多维度展现了春天的丰富内涵,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细腻观察与诗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