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坐的诗句,综合不同诗人的创作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禅宗修心类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以月夜独坐为背景,体现禅宗“静坐无所为”的境界。
张三丰《四十二章经》
“一念不生全体现,万缘皆断见真如。”
简洁道出禅修核心,强调心无杂念的至高境界。
苏东坡《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自然景象隐喻禅修者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体悟。
二、自然意境类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以细腻笔触描绘自然,体现禅宗“随遇而安”的心境。
程敏政《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通过牡丹的雍容展现禅修者对自然美的感悟。
三、生活闲适类
李曾伯《西江月·宜兴山间即事》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杖闲行。”
以山居生活写照,体现禅修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通过孤寂的意象表达禅修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四、禅宗公案类
元代杂剧《龙济山野猿听经》
“佛祖流传一盏灯,至今无减亦无增。贫僧乃龙济山修公禅师是也。”
以禅宗公案形式展现修行者的觉悟历程。
明代《月明和尚度柳翠》
“宝座巍巍法力强,慈悲极乐住西方。贫僧乃月明和尚是也。”
通过对话形式体现禅宗传承与法脉延续。
注:部分诗句虽未直接描写打坐动作,但通过心境、环境等元素隐含禅修意境,如王维的“心无物外事”、杨万里的“胡床倦坐起凭栏”等,均被禅宗文化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