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代《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原文: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赏析:通过燕子衔泥筑巢、针头难以寻找、佛像镀金需细搜等意象,讽刺趋炎附势者对微小利益的无尽贪求,以及为利益不择手段的丑态。
二、清代《咏针》
原文: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赏析:以绣花针需百炼千锤的特性,比喻趋炎附势者只看表面、攀附权贵的功利心态,针尖虽小却能“伤人”,暗含对势利眼的辛辣批判。
三、宋代曾巩《咏柳》(借喻类)
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通过柳条依风摇曳的意象,讽刺依仗权势者得意忘形、忘本逐末的腐化风气,虽未直接批判小人,但隐含对势利行为的批判。
四、明代《七步诗》(反衬类)
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以豆与萁的悲剧关系,讽刺同宗相残的恶性现象,可引申为小人因私欲膨胀而反噬自身。
五、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延伸类)
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虽为诗论,但强调文学创新需超越前人,暗含对因循守旧、阿谀奉承创作态度的批判,与讽刺小人需突破虚伪表象的精神相通。
六、其他相关作品
《观祈雨》:通过农民祈雨与权贵歌舞的对比,讽刺统治阶层的荒淫与民生疾苦。
《小雅·巧言》:借蛇的巧舌与无能,讽刺虚伪善辩者的本质。
以上作品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揭露了趋炎附势小人的丑恶嘴脸与社会危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