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故事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源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指萧何既助刘邦成就帝业,又参与韩信的结局,比喻事情的成败常由同一人导致。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因误会向蔺相如请罪,后成为谦让的代名词。
破釜沉舟
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为激励士兵决战,破釜沉舟,现比喻不留退路、决一死战。
二、哲学思想类
舍生取义
《孟子·告子上》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强调为正义牺牲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中的名言,强调诚实求知的态度。
三、自然现象类
朝三暮四
源自《庄子·外物》,寓言故事演变出的成语,比喻变化无常或欺骗手段。
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自知》记载,盗铃者以为掩住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声,现比喻自欺欺人。
四、生活智慧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的典故,说明祸福相依的辩证思想。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中的箴言,倡导谦虚谨慎的处世哲学。
这些成语通过具体故事或抽象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成语的详细背景,可结合具体出处深入探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