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避暑二绝》白居易〔唐代〕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满面凉。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北塘避暑》韩琦〔宋代〕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竹林避暑》戴炳〔宋代〕
自抱桃笙过竹林,浓阴一片直千金。
清眠尽晚无人唤,时有风鸣石上琴。
《避暑》韩淲〔宋代〕
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
《江楼西望招客》白居易〔唐代〕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天净沙·夏》白朴〔元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竹窗》白居易〔唐代〕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连夜书·秋凉断是合还家》方回〔宋代〕
秋凉断是合还家,三伏今年暑倍加。
《东山瀑布》方干〔唐代〕
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严庆胄射策南归迂途相访六月二十有一日同游》张栻〔宋代〕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
《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如了不》司马光〔宋代〕
况当三伏深,沾汗万淋浪。
《销暑》白居易〔唐代〕
何物能消暑,盘中绛雪甜。
《夏夜》陈祥士〔明代〕
夏夜难消暑,迎风坐柳池。清凉神气爽,话月竟忘疲。
《石席》释保暹〔宋代〕
坐来消暑气,睡去入秋乡。
《减字木兰花 雨中熟睡》周紫芝〔宋代〕
快风消暑。门近雨边梅子树。
《避暑》白居易〔唐代〕
时有微云消暑气,还因宿雨净芳尘。
《慈恩寺避暑》李远〔唐代〕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避暑二首(其二)》徐凝〔唐代〕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
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文殊院避暑》李群玉〔唐代〕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长兴里夏日南邻避暑》许浑〔唐代〕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心静凉於秋,倏然适清悦。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