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以婉约派风格著称,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一些关于柳永的奇闻轶事:
名字由来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因宋仁宗不喜欢他的词风,特意将他的名字抹去,并赐他“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科举之途
柳永年轻时混迹于烟花巷陌,51岁时才终于及第。尽管他有过短暂的仕途,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因性格原因屡遭排贬,进入四处漂泊的生活。
眠花宿柳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萧索景物和秋伤风景有特别的偏好。他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但他的才学和痴情得到了一些名妓的念及,她们凑钱替他安葬,并形成了每年清明节去祭扫他的传统。
词坛地位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与歌伎的交往
柳永与歌伎关系密切,常为她们撰写词作,因此获得她们的经济资助,得以流连于坊曲。他的词作在当时备受歌伎们的喜爱,许多歌伎都以能演唱柳永的词为荣。
仁宗的批评
柳永好作艳词,宋仁宗即位后对此颇为不满。据说在进士放榜时,仁宗引用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并批评他,此后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谢玉英的纪念
柳永死后,谢玉英等名妓念及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他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
这些奇闻轶事展现了柳永丰富多彩的一生,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