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菊花黄,登高忽思乡”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九日》,全诗为:
```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
一、诗句解析
“九月菊花黄” 九月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所在的月份,此时菊花盛开,形成独特的秋日景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高洁、思乡等情感关联。
“登高忽思乡”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寓意驱邪避灾、登高望远。诗人在此处通过“登高”这一行为触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击人心。
二、全诗背景
时间与节日: 诗中“九日”明确指向重阳节,此时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表达对亲情的思念。 个人境遇
三、文学手法
情景交融:通过“江边枫落菊花黄”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萧瑟而寂寥的秋意,反衬出内心的思乡愁绪。
时空对照:“少长”(少年与长者)共同登高,跨越年龄层,强化了普遍性的人类情感体验。
四、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双重意义:既包含对自然的欣赏,也蕴含对生命轮回、时光易逝的哲思,与思乡情感形成共鸣。
迁徙与乡愁:诗中“楚客”身份象征漂泊,凸显古代文人对故土的眷恋与难以割舍的乡愁。
综上,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深刻表达了重阳节时游子对故乡的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