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习俗丰富多样,既有全国共通的习俗,也包含地域特色。以下是主要习俗的梳理:
一、核心习俗
赏月与祭月 古代有“秋暮夕月”习俗,即中秋夜祭拜月神,祈求丰收与团圆。全家人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红烛高燃,依次拜祭后共同分享月饼。
吃月饼
月饼最初为祭月祭品,南宋已有记载。后与赏月结合,象征团圆。现代月饼种类繁多,有广式、苏式、潮式等,外型精美且常印有中秋主题图案。
猜灯谜
中秋夜挂灯笼猜谜是民间娱乐活动,尤其受年轻人喜爱。灯谜内容丰富,常与爱情故事结合,形成独特文化现象。
二、地域特色习俗
广东拜月
广东部分地区保留传统拜月习俗,设月神牌位,全家人依次叩拜后切团圆月饼,切法需精确计算人数。
浙江观潮
浙江沿海地区以观潮为特色,与赏月结合形成独特景观,需注意潮汐时间提前查询。
福建烧塔
福建、江西等地农村流行中秋夜烧塔,用砖瓦叠成圆塔形,点燃柴火,塔烧得越旺越吉祥。
江苏猜灯船
江南水乡有制灯船习俗,将灯笼装饰在船上随水漂流,兼具观赏性与祈福意义。
三、其他习俗
燃灯与树中秋: 用竹竿或瓦片叠塔燃灯,高悬于屋檐或露台,形成“竖中秋”或“树中秋”景观。 猜灯谜与爱情传说
偷葱/菜:台湾地区习俗,未婚少女中秋夜偷菜预示未来婚姻,与“吃月饼”谐音。
四、习俗内涵
中秋习俗以月圆为象征,融合天人合一思想。吃月饼、赏明月表达对团圆的向往,祭月则寄托对自然的敬畏与祝福。不同活动形式既传承文化,又适应时代发展,形成多元共生的节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