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不仅生动描绘了她的外貌变化,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变迁。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三次集中描写,鲁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并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第一次描写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她是一个年轻、健康、温顺的女性形象。具体描写如下:
头发:五年前的花白头发,现在已经全白,显得比实际年龄老很多。
脸色:青黄,两颊却是红的,显示出她虽然生活贫困,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表示她仍然是一个活物。
衣着: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显得整洁但简朴。
第二次描写
两年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显示出她的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
脸色:青黄,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衣着:仍然是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但显得更为破旧。
第三次描写
最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进一步揭示了她的精神麻木和物质上的绝望:
头发:全白,显得更加苍老。
脸色: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呆滞,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表示她仍然是一个活物。
衣着:仍然是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但更加破烂。
作用
交代人物身份:
通过肖像描写,读者可以迅速了解祥林嫂的身份和地位,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劳动妇女,生活贫困,精神遭受重创。
推动故事情节:
肖像描写展示了祥林嫂命运的变化,从最初的希望到后来的绝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细腻描写,鲁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质朴,但又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
揭示作品主题:
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矛盾,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以及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鲁迅在《祝福》中通过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思想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