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现多用于比喻学识尚浅或人生长进显著。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吴下”指江苏、浙江一带,尤其是苏州区域;
“阿蒙”是吕蒙的昵称,指居吴地之人。
比喻意义
贬义: 原指吕蒙学识浅薄,现多用于讥讽缺乏学识或才干的人; 褒义
二、出处
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的记载:“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通过此语赞誉吕蒙由初期的武将形象转变为兼具文韬武略的综合性人才。
三、历史背景
吕蒙原为吴下贫寒出身,曾因学识不足被他人轻视。在孙权劝学下,他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东吴名将,辅佐孙权巩固江东政权。其形象的转变成为“吴下阿蒙”成语的核心内涵。
四、用法示例
贬义用法:他虽身居高位,但吴下阿蒙,战略思维仍显不足;
褒义用法:经过多年磨砺,他已非吴下阿蒙,成为行业翘楚。
综上,“吴下阿蒙”以吕蒙为典型,既包含对学识不足的批评,也蕴含通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励志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