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遇劝学的译文主要出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勤奋阅读和合理利用时间来提升学问。以下是详细译文及解析:
一、原文与译文
核心原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董遇最著名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反复阅读自然能理解书义。
完整段落
原文:
> 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读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译文:
> 有求学的人,董遇不肯直接教授,却说:“必须先读很多遍。读透之后,意义自然显现。”
二、背景补充
时间与人物: 该故事发生在汉献帝兴平年间,董遇与兄长季中因关中动乱投奔段煨将军,以卖柴为生,却始终不忘学习。 “三余”理论
董遇提出“三余”时间概念:
冬者岁之余:冬季农活较少,可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夜者日之余:白天劳作后,夜晚可静心诵读;
阴雨者时之余:雨天不便出门,亦为读书良机。
三、教育方法
董遇主张“自学为主,勤读为径”,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语感与理解能力,反对传统师徒制。这种理念对后世教育思想有重要影响,如《三国演义》中亦以此故事激励学子。
四、相关作品
董遇还著有《老子训注》《左氏别异》等学术著作,进一步阐释儒家经典,其学术成就与教育方法并称一时典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