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咏史》被普遍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这首诗不仅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诞生,而且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班固作为东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虽然在诗歌创作上并非其最擅长的领域,但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却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咏史》这首诗以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的故事为题材,通过五言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
五言诗的产生与社会生活和语言的不断丰富发展密切相关。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精密,四言诗因其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呆板,逐渐难以满足人们表达复杂情感的需求。五言诗以其每句五个字的格式,更加灵活地适应了新的社会生活变化,逐渐在文人中流行开来。班固的《咏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又加入了文人的思考和表达,成为五言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虽然有些资料提到《咏史》并非第一首五言诗,但普遍认为它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作品。班固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五言诗的成熟形态,还开创了以历史为题材的咏史传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班固的《咏史》被广泛认可为文人五言诗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