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于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金华,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艾青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的诗歌作品以革命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困难和不幸,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他的早期诗歌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火把》《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艾青的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感,他的诗作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感情深沉、浓烈、奔放、形象丰满,形式自由。他的代表作品除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外,还有《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向太阳》《归来的歌》等。此外,艾青还写了大量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