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论语·述而》中的经典名句,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坦荡荡”的内涵 本义指水势宽广、清澈见底,引申为心胸开阔、坦率无私。君子因品德高尚、行为光明磊落,内心无所畏惧,故能保持平和心态。
“长戚戚”的内涵
形容长期忧愁、烦恼的状态。小人因心胸狭窄、过度在意得失,常陷入焦虑与不安,表现为坐立不安、面露忧色。
二、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特征
君子: 行动坦率,不畏权贵,能包容他人,心态平和。如《论语》中提到的“神定气安”“面无惧色”。 小人
心怀鬼胎,斤斤计较,常因琐事烦恼。如“局促不安”“瞻于事,伐于事”。
三、哲学思想背景
此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哲学,强调品德修养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君子通过修身养性达到“仁”的境界,而小人则因缺乏道德根基而陷入困境。
四、现实意义
该句常被用作座右铭,激励人们培养豁达心境。例如,将之制成条幅悬挂室内,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坦率与从容。
综上,这句名言通过对比手法,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君子与小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