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放纵不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jiāo zòng bù jī,指行为或性格中既有骄傲自大的成分,又带有放纵不羁、毫无顾忌的特质。具体解析如下:
一、词语拆解
骄傲 (jiāo)表示自高自大、自负的态度,常与“自负”“傲慢”等词关联。
放纵
(fàng zòng)
指毫无约束地纵情享乐或肆意行事,如“放纵欲望”“放纵言行”。
不羁(bù jī)
强调不受拘束、自由散漫的状态,如“放浪形骸”“不羁风度”。
二、整体含义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过度自信或自负而表现出的肆意行为,例如:
行为特征: 言行轻率、目中无人,常做出突破常规的举动。 性格倾向
三、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原指王濛年轻时行为放纵、不受乡里人尊重,但晚年能克制自己,成就了风流美誉。
词性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多作谓语、定语或宾语,例如“他性格高傲放纵不羁”。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放荡不羁、荡检逾闲、放纵不拘。
反义词:严肃不苟、谨小慎微、克己奉公。
五、使用场景示例
褒义语境:形容艺术家或文人坚持自我、特立独行,如“他以高傲不羁的姿态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贬义语境:批评某人因过度自信而行为失范,如“他性格骄傲放纵不羁,常因冲动决策引发麻烦”。
综上,“骄傲放纵不羁”是一个兼具复杂性格描述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