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由当时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这位道台是太原一位七品官,因身患重病而久治无效,求取秘法良方。机缘成熟,化做过路和尚的文殊菩萨向道台指点,道台的母亲病愈后,他感激不尽,决定寻找并修建白云寺。最终,他在五台山找到白云寺,并进行了修建。白云寺在当时规模宏大,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所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
白云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19公里的卜宜乡梁家滩村西,居宝峰山之阳,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南北高差30米,四进院落,层次有致,衢道能上下,迥廓可周旋,六十间屋宇,尽藏于出坳丛林之中。白云寺古称西域寺,相传创建于唐代,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始重修,尔后历经9次增补修葺,从而造就出一座汇集明、清及民国3个历史时代之建筑特点的山坳古刹。
在白云寺声势显赫,闻名遐迩,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所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寺院背靠南坡山,面对东山顶,山载危岩,下临深谷,依山做基,就岩起屋,结构奇特,造型协调。其殿宇楼阁的布局,地方特色颇浓,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系。回廊可周旋,衢道能上下,是一座劳动人民别出心裁的杰作。在离寺不远处的西南山岩石缝中,有碗口粗的几股泉水,俗称“龙崖涌泉”,四时长流,大旱不枯。
建议您亲自前往平遥白云寺,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神秘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