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表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档案,其填写内容需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活动参与度及个人成长进行综合考量。以下是高一第二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的主要填写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思想品德(20分)
考察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认知与表现。需结合日常行为、社会实践及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推荐使用行为记录袋收集佐证材料。
二、学业水平(30分)
课程学习: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完成情况,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及考试成绩综合评价。
学科竞赛:
获市级及以上奖项的学生需在“科技特长”栏填写获奖信息。
三、身心健康(10分)
健康习惯:
包括体育锻炼频率、运动技能及身体机能测试结果。
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测评及日常行为表现评价。
四、艺术素养(10分)
考察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及表现力。需提供相关作品或活动证书作为佐证。
五、社会实践(15分)
社区服务:
记录参与文明卫生宣传、支教等社区服务活动的时间、内容及评价(如“优良合格”)。
研究性学习:
填写研究课题名称、指导教师及评价等级(如“优良合格”)。
军训与社会实践:
记录军训表现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社团活动、党团活动)。
六、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15分)
自我评价:
结合学习目标、优势与不足进行客观分析,撰写简短自我总结。
生涯规划:
初步明确高中阶段学习方向及未来职业兴趣,可结合学科特长进行描述。
填写规范建议
材料准备:
整理获奖证书、活动照片、社会实践报告等佐证材料,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等级选择:
采用A(优秀)、B(合格)、C(待提高)、D(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需有具体事例支撑。
家长参与:
部分内容需家长协助填写,如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建议提前沟通获取信息。
注意事项
评价表需在学期末前完成,具体开放时间为每学期首月,高三第一学期末额外开放。
各部分内容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事例,避免空洞描述。
建议家长提前了解评价标准,必要时咨询学校指导教师,确保内容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