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新年的雅称,综合历史文献记载,可归纳如下:
一、先秦时期
上日:最早见于《论语》,指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史记·秦始皇本纪》首次使用,指新年第一天。
二、两汉时期
三朝:因正月初一为“元日”,故称“三朝”(元日、正月、元旦)。
岁旦/正旦:《史记·高祖本纪》称正月一日为“岁旦”,后演变为“正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元辰/元日:《礼记·祭统》称正月初一为“元日”,后简化为“元辰”。
元首:部分文献用“元首”代指新年。
四、唐宋元明时期
元旦/元:唐代开始流行使用“元旦”,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明确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新正/新元:与“元旦”并称,强调“新”的开始。
五、清代及以后
元旦/元日:基本定型,延续至现代。
其他常见雅称
岁旦:先秦至汉代的通用称呼。
改岁:特指农历新年与旧岁的交替。
献岁:表达对新一年祈福的意愿。
总结
古代新年雅称随时代演变,从先秦的“上日”到清代的“元旦”,名称虽异但内涵一致,均指向农历正月初一。日常交流中更倾向使用“元旦”或“元日”,而“春节”作为现代通用名称,其历史演变可参考上述名称体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