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的高士,以其卓越的谋略和不凡的志节闻名于世。他不仅擅长谋划一些奇妙宏伟、卓越不凡的谋略,而且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保持高尚的节操。以下是关于鲁仲连真实故事的详细叙述:
解围邯郸
背景: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后,围困赵都邯郸。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游说赵帝秦。
经过: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说服新垣衍放弃尊秦为帝的想法。新垣衍拜服,秦军将领闻讯后撤军五十里。
结果:邯郸解围后,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不受,以千金为寿,亦笑而拒之,展现了其高风亮节。
下聊城
背景:燕将据守聊城,齐田单攻聊城一年有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经过:鲁仲连一封《遗燕将书》,晓以利害,使燕将读后泣三日,终于自杀身亡,聊城得以下。田单欲爵鲁仲连,他却逃隐于海上,继续其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生活。
拒绝封赏
背景:鲁仲连在解围邯郸和下聊城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始终拒绝接受任何封赏和官职。
经过: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不受,以千金为寿,亦笑而拒之。他还表示,一个被天下人所看重的高士,在于他能为人排除患难、解除纷扰而不索取报酬。
鲁仲连的事迹主要记录在《史记》和《战国策》中,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为后世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榜样。李白曾向往鲁仲连的品格,称其为“鲁连”。鲁仲连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追求正义和高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