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与灰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阴霾 本义为昏暗混浊的天气现象,也作为霾的俗称(如香港称为“烟霞”)。霾由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导致能见度低于10公里。
灰霾
是霾的另一种称呼,特指霾与雾混合的天气现象,但更强调颗粒物浓度较高时的视觉效果。部分资料将霾称为“灰霾”以突出其颜色特征(如黄色或橙灰色)。
二、形成条件与成分
霾: 需静风、逆温层和大量悬浮颗粒物共同作用,成分包括灰尘、硫酸盐、硝酸盐等。 雾
三、能见度与厚度
能见度:霾的能见度通常在1-10公里,而雾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
厚度: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与晴空区无明显边界。
四、颜色与视觉特征
霾因颗粒物散射长波光,常呈黄色或橙灰色;雾为白色或灰色。
五、其他差异
相对湿度:
霾的相对湿度通常低于80%,雾的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100%。
形成环境:
霾多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相关,雾多与水汽凝结有关。
总结
阴霾与灰霾在成分、形成条件、能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阴霾强调颗粒物浓度高且与雾混合的状态,而灰霾更侧重于描述颗粒物导致的视觉污染现象。两者常被交替出现,但本质是不同天气现象的混合体。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