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经典片段
《学而篇》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学习与人际关系的平衡)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阐述君子修养)
《雍也篇》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阶段划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黄金法则)
《卫灵公篇》
- "过而不改,是谓过已。"(错误与改过的辩证)
二、《弟子规》经典片段
核心行为准则
-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核心内容的操作化)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具体孝道实践)
品德修养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的重要性)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
三、其他相关名句
《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与学习效果)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德的根本)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爱人,不亦乐乎?"(政治与伦理的关联)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个人修养与社会关系的统一)
以上片段均出自儒家经典,涵盖伦理、教育、人生哲学等多方面,可作为修身齐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