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十大风俗包括:
登高望远:
自古民间在重阳之际有登高习俗,因此重阳节亦称“登高节”,象征着对高远生活的向往。
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有花糕、菊糕等别称,制作方法灵活多变,清晨时分父母会将糕片置于子女额头,口诵吉祥语,寄寓期盼孩子事事高升的美好愿望。
赏菊与品菊酒:
正值金秋,菊花怒放,赏菊及饮用菊花酒的传统追溯至东晋文人陶渊明,后人效仿,逐渐形成了重阳时节赏菊饮酒的习俗。
佩戴茱萸与菊花:
早在唐朝,插茱萸于重阳已蔚然成风,人们相信此举能避祸消灾。茱萸或系于臂膀,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甚至装饰于发间,以求安康。
出游登高:
登高不仅是古人为了驱邪的活动,更是一种亲近自然、享受秋色的乐事。在山西晋南,登高望远是流传已久的习惯。
敬老崇寿:
今日的重阳节,更象征着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体现了社会对长者的尊敬与关爱。
菊花观赏:
菊花观赏作为重阳的另一传统,凝聚了人们对秋日之美的欣赏和对坚韧品格的赞美。
尊师宴请:
过去,每至九月九,各村落由学董组织,村民们宰羊设宴,以最诚挚的感激之情款待老师,彰显尊师重教的美德。
妇女休闲:
在农村,九月九日被视为女性的休息日,农活暂歇,出嫁的女儿常借此机会回娘家团聚,共度佳节。
食糕面庆节: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食用枣糕,寓意步步高升,面条也同样受欢迎,共同庆祝重阳节的到来。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和谐与尊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