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山东应急管理防溺水安全措施?

59

山东省应急管理防溺水安全措施主要围绕风险排查、责任落实和防护设施完善三大方面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一、全面摸排风险,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水域底数清查

按“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对输水渠道、公园、水库、河流、施工区域等所有可能发生溺水的自然和人工水域进行逐一排查,建立详细的水域台账,明确风险点及管理责任。

动态调整与更新

每年汛期、暑期等重点时段重新评估风险,及时调整、更新防护措施。对2022年已登记的水域进行“回头看”,确保台账准确性。

二、强化风险管控,完善防护措施

物理防护与警示

在危险水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牌、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并配备救生圈、救援竿、安全绳等应急物资。对高危水域实施硬隔离,加大隔离距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信息化与技术手段

通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技术将危险水域纳入实时监控,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对发生溺亡事件的地区要加快整改,8月底前完成重点区域排查。

三、压实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措施

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市、县(市、区)政府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育、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联防联控职责。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联系机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巡查与应急响应

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成立防溺水巡查队伍,重点时段高频次巡查,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对危险水域安排专人全天候管理,假期增加巡查频次。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学校教育与家庭监管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防溺水专栏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授自救技能(如漂浮、呼救等)。家长需加强监管,确保孩子水边活动有成人陪同。

社会宣传与预警

利用电视、短信、社区公告等多种渠道普及防溺水知识,发布暑期预警信息。针对未成年人,开展专项教育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溺氛围。

五、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应急预案制定

各级政府、学校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重点区域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响应能力。

联动机制与协同作战

建立教育、医疗、救援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反应。加强区域间信息共享,形成防溺工作的协同效应。

通过以上措施,山东省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溺水安全体系,旨在实现风险可控、源头防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