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 贬义词,用来形容某人的真实意图非常明显,通常用于描绘那些心机深沉、不可信任的人。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具体典故与司马昭的政治野心和权谋有关。
历史背景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权臣,后来通过一系列谋略和权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朝。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谋,因此被后人视为一个心机深沉、不择手段的人。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后来在《汉晋春秋》中得到进一步传播。具体故事讲述的是魏元帝曹奂在位时,司马昭已经是大将军、太傅、晋公,拥有兵权和封地,而曹奂只是个傀儡皇帝。有一次,司马昭要出征西蜀,曹奂亲自送行,并对他说:“晋公之德,天下所知。今日之事,非常之恩。”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切野心家、阴谋家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暗示这些人的真实意图被揭露,其行为不值得信任。
成语的使用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或分句使用,例如:“他的野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也可以用来强调某个人的意图非常明显,容易被大家所察觉。
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不可信任的人。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具体典故与司马昭的政治野心和权谋有关。它通常用于描绘野心家、阴谋家的行为,暗示他们的真实意图被揭露,其行为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