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和“心有余悸”是两个相关联的成语,共同构成对特定心理状态的描述:
一、惊弓之鸟
字面含义 指被弓箭吓怕的鸟不容易安定,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
源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魏国射箭能手更羸通过弓弦惊吓大雁的故事,后演变为比喻。
近义词
包括谈虎色变、草木皆兵等,均形容因恐惧而产生的过度敏感。
二、心有余悸
核心含义
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但回想起来仍感到害怕,常伴随心悸等生理反应。
情感色彩
多含贬义,暗示因胆怯或做贼心虚而产生的持续恐惧。
反义词
泰然自若、安之若素等,表示心态平和、毫无畏惧。
三、两者的关联
因果关系: 惊弓之鸟的比喻为心有余悸提供了具体场景,即因被弓箭吓到后,即使危险已过,仍会因回忆起恐惧经历而心悸。 心理机制
例句:
“车祸发生虽已过去几个月了;可想起来仍使人心有余悸。”(体现“心有余悸”)
“经历了那次演讲失败后,他现在对公众场合发言仍惊弓之鸟。”(体现“惊弓之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